寄生虫学教研室建立于1938年国立贵阳医学院建院之初,由我国著名寄生虫学专家金大雄教授创建,教研室发展历程中曾先后涌现出顾以铭教授、王菊生教授、毛克强教授、包怀恩教授、吴建伟教授、李建华教授等国内知名寄生虫学专家。八十余年来,在教研室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卫生部、中华医学会、贵州省政府等颁发的科技进步成果奖及优秀论文奖奖励、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寄生虫学学科于1978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批贵州省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教研室所属学科――病原生物学获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研室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高级实验师1人,助理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4人,其中5人有出国(境)留学经历;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8名;1人入选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和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1人入选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
在教学方面,目前教研室主要承担本科生、留学生、成人教育及研究生等多层次的《人体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高级寄生虫学》和《病毒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2003年教研室承担的《人体寄生虫学》本科课程获批贵州省第一批省级精品课程,2017年获批贵州省教育厅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并获2022年度贵州省级“金课”。2011年教研室所属教学团队获批贵阳医学院校级教学团队,2012年获批贵州省省级教学团队。近年教研室教师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专著等30余部。
在科研方面,教研室的老一辈寄生虫学专家填补了我国医学昆虫分类学研究方面的多项空白,先后发现了蠕虫19种新种、吸虱2个新属和15个新种、革螨二新科、九新属(为我国仅有)和一百三十个新种,并指导了贵州省的白蛉和恙螨及其新种、新记录研究。此外,结合全国疟疾和丝虫病防治进行了媒蚊生物系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系统研究;并首次用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血清中弓形虫循环抗原;在我国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的分子鉴定和致病机制研究以及昆虫生物技术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业化应用研究均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目前教研室主要有三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病媒生物防控与虫媒病;微生物与抗微生物感染;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建立了现代化的科研实验室——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增建了加强型医学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病原生物实验室为贵州省微生物组与传染性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校级重点实验室。近5年来,共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后补助项目1项,以及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卫健委、贵州省教育厅和贵阳市科技局等各类层次多项科研项目资助,累计科研经费总额1300余万元。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2篇,获得9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022年获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新发突发病毒性疾病基础与应用研究创新团队”。
在交流合作方面,近年教研室与香港大学、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主要进行人才培养、人员互访、学术交流等。